找到相关内容338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唯识三十论要释》的佚文

    及颂文。释文中,大致皆取《成唯识论》申正之文,益以科判。  考昙旷之《百法明门论义记》,于序王竟,开发论宗五门分别:一、明所因;二、显所;三、彰所宗;、辩所归;五、解所立。所因有二:一、所依因;二、所为因。所有二:一、造论;二、传译。所归有:藏、乘、时、分。其章法与今释全符。且于释“心所有法”颂中,言:“三信差别,《百法疏》明”;又云:“诸余门亦,《百法疏》明”;乃至释“烦恼”中云:“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2950499.html
  • 有部思想的特色与业力观(下)

    有部思想的特色与业力观(下)  林福神  3、 六因与  然此与六因的关系如何?大毗婆沙论卷一六云:  “然此六因非契经说,契经但说有。性谓因缘  陆,广说乃至增上缘性,今欲以因分别...刹那生灭的相续性而言,六因、果的因果性,有部论师也都言实有。由于其言法有,故对业力存在的体性也言有,甚至于立“无表色”为业力潜在的体性,此“无表色”,有部也认为是四大种所造的实色,此一思想是为...

    林福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5967066.html
  • 王恩洋:广缘论

    王恩洋:广缘论    广缘者 法从缘生 有几种 体义云何  种:一者因缘,二等无间,三所缘缘,增上缘。分别释之如次  一、因缘  言因缘者,《成唯识论》云,“谓有为法 亲办自...俱有等五因为因缘故。是小乘义,非真实说,显扬十八已广破故。或因缘者自有二义,一者广义,二者实义。言实义者,中因缘是,如唯识所说。广义者,谓普遍义,凡法能生所生果者,望彼果法即说为因。能生方便正因助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4064829.html
  • 《中论》各品大意

    然后又分别从“”能生诸法的理论上说明此并不能真的能生诸法,所谓诸法从因缘而生者,只是佛陀为了对说法教化众生而方便施设。如果要讨论“”是否真的能生诸法,那就要从的自性上去说,而此本身也是一种因缘所生法,在世出世间一切法中一切法皆是因缘相待而有,所以说没有一法是决定的有自性存在。因此,通过从与诸法的关系和条件,可以说明此本身是不能生起诸法的。因为诸法自性本自空寂不可得,而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969576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缘起观

      、十因、五果的相互关系怎样?一切事物皆从缘生,离缘就没有事物,当然也就没有因果。因此,十因必依缘立,十因中的随说因,由名言习气起现行,方有言说的体性,又须在见闻觉知中,心心所缘境时,才有言说的对象,据此则随说因必依因缘和所缘缘立。一切事物皆待众缘而生,若缺一,果即不生,故心心所的观待因,必依缘立。色法即物质,必待因缘、增上缘方能成就,故色法的观待因必依因缘和增上缘立。牵引和生起二因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唯识|缘起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08343310228.html
  • 第三能变识

    谓光明。三根,谓所依色根。境,谓所缘色境。五作意,谓作意心所。六根本识,谓现行第八。七染净依,谓第七识。八分别依,谓第六识。五识中,眼识之现起,总依九。耳识除明,依余八。鼻舌身三识,除空明,依余七。故前五识随具九或八而现起。第六识依五,一根(不共依第七,)二境(一切法,)三作意(作意心所,)根本依(第八识,)五种子。第七识依,一俱有依(第八识,)二所(第八见分,)三作意,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748262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缘起观

    余所得果。”  、十因、五果的相互关系怎样?一切事物皆从缘生,离缘就没有事物,当然也就没有因果。因此,十因必依缘立,十因中的随说因,由名言习气起现行,方有言说的体性,又须在见闻觉知中,心心所缘境时,才有言说的对象,据此则随说因必依因缘和所缘缘立。一切事物皆待众缘而生,若缺一,果即不生,故心心所的观待因,必依缘立。色法即物质,必待因缘、增上缘方能成就,故色法的观待因必依因缘和增上缘立。牵引和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770516.html
  • 天台化法教“三藏教”之研究──以《教观纲宗》为架构(1)

    、生、老死。智者大师对于种十二因缘境在《法华玄义》云:“一、明思议生灭十二因缘;二、明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;三、明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;、明不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。思议两种因缘,为利、钝两,辨界内...故有漏道之对治仅能伏惑,必须无漏道才能断惑,所以称“理观弱”。  三藏教的菩萨,根性大利,从初发心开始,就四谛境、发弘誓愿,即名为菩萨,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伏惑而不断惑,而广修六度万行,称为“伏惑润生...

    正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874441.html
  • 弘扬感恩文化,落实人间关怀

    分享成就,回报大众,赢得朋友,赢行人心。   结缘者结:即结人缘,结善缘,结法缘,结佛缘;以此心此创造善因善缘,成就善因善果,创造和成就世出世间一切大事因缘。   怀抱种心态:感恩、包容、分享、...人际关系、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。最近在一次面对成功人士的讲座中,讲到“在生活中落实禅的安心法门”时,加上了“包容”的精神,具体化为“八个字、句话”,作为生活禅感恩文化的具体内涵,这就是:  1. 以感恩...

    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2954740.html
  • 毗昙学派-一切有部阿毗昙义学

    不变,且肯定三世之实有。而三世有中,过、未二世有的建立,必归根到因的上面,因此它又用六因之说,论证三世一切法有。中土毗昙师弘传此义,在南北朝时代也有“因缘宗”之称。但毗昙之学,始终未有一定的宗祖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3158461.html